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互联网+”时代的农业农村新格局

    信息发布者:sxjbwy
    2019-04-11 09:00:21   转载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正在加速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日益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日前,全国农业农村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培训班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全面分析农业农村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新等级保护制度、数据安全防护技术及政策、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建设、攻防演练经验等内容。“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智慧农村”“互联网+精准扶贫”等模式已取得显著成效,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


    一、互联网时代农村建设现状

    1

     网络覆盖率达到一定规模,普及率逐年攀升

    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2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653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9.6%,较2017年底提升了3.8个百分点。其中农村网民规模达2.22亿,占整体网民的26.7%,较2017年底增加1291万人,增长率为6.2%;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38.4%,较2017年底提升3.0个百分点。

    2

    运营电商模式脱贫,未来红利在农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农民网上开店直销农产品、线下搞旅游观光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有不少敢想敢干的农民甚至闯出了不小的名堂,干出了不小的动静。随着越来越多的"网店村"和"网店镇"的不断出现,不得不说未来互联网的最大红利源头就是在农村。而且,必须要承认的是互联网也在改变着农村,已经成为了振兴农村建设的一股新的中坚力量。扎根在农村的新农民利用互联网的成功也是全国所有乡村的一个现实缩影,在未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农村脱贫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

    3

    互联网设施不健全, 乡村基础设施薄弱

    乡村地区移动手机网络普及率可观,但科技含量稍高的智能设备及互联网覆盖率严重不足。学校上网硬件设施配置较低,教师与学生无法及时获得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乡村教学方式和质量难以内涵式发展,导致乡村地区入城求学的“陪读家庭”数量逐年增多,成为空心村的一大诱因。同样,乡村简陋的医疗设施使医生缺少远程培训和讲座学习机会,对乡村地区的公共卫生教育与预防教育工作难以开展,对患者病情难以得到及时的科学诊断和医治。

    4

    文化共享平台缺失, 乡村文化难以保护与传承

    乡村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文化交替而保留下来的时代符号和文化遗产,民风民俗、生活习惯、传统文艺表演、传统节日等乡村文化具有独特且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意义和社会经济价值。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山水风貌、乡村聚落、乡村建筑、民间民俗工艺品等物质层面和生活习惯、传统文艺表演等行为层面均无法得到优良的继承。

    5

    互联网式的营销模式生疏, 乡村旅游资源未有效整合

    乡村旅游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无干扰的人文与生态等特色,迅速成为一种深得人们喜爱的休闲游憩方式。但在乡村旅游中,无线 W i-Fi、电子地图、APP 支付等网络设施极低的普及率,很大程度上降低游客的游览便捷度和舒适度。对于乡村地区来说,旅游信息和文化信息利用互联网高效的平台宣传意识不足,互联网营销模式生疏,农副产品滞销或廉价处理。

    6

    信息化和网络化数据平台建立尚未完善, 乡村电商发展受阻

    在互联网电商大行其道的时代,乡村电商发展是大势所趋。然而,在偏远的乡村地区,落后的交通设施与不健全的物流体系,相对落后的科技水平与不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得乡村信息数据平台建立难以实现,使得乡村地区对网络使用、网络电商的认识严重不足,电商在乡村地区的发展迟迟得不到突破,成为乡村电商与经济发展的主要阻碍。

    二、“互联网 + ”带来乡村发展机遇

    跨界融合

    “互联网+”的含义就是通过互联网将相关部门和相关个体联系起来。由于网络沟通的便捷性、高效性以及实时性,这种联系方式很容易跨越时空和身份限制,提高有关方面的协同工作的效率和程度。由于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可以构建从农业科技研发到产业化的畅通路径,借助于互联网的帮助,农业科技人员不仅可以监控整个技术的推广和实施过程,对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纰漏和变数进行有效地调整,甚至于可以将产品在市场销售中出现的反馈意见,很便捷地传递到科技人员和生产第一线,进而对产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调整。这种技术的革新打破了原有农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时空阻隔、生活条件等多重阻碍,使得农业科技从研发、出台、实施、评估等方面拥有了畅通的信息联系渠道。

    创新驱动

    中国农村经济长期沿用粗放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对于人均资源本身十分匮乏的中国来说,并不适合。

    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出现因为盲目种植某类农产品而产生的丰收后反过来难以销售的现象,导致部分农产品出现价格大起大落的现象,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依据中国的国情,必须实现农业的精准发展才能真正解决中国农村的可持续问题。借助于互联网的特质,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来进行自我革新、自我革命,促使农业生产从粗放式经营转移到精准式发展的道路上。这种发展模式,是中国农业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式发展,也是进一步完成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的基本保障。

     人文关怀

    农村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整体发展是中国发展的当然支柱。长期以来的二元制社会结构,导致了巨大的城乡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都和城市地区出现巨大的鸿沟。而信息时代的信息爆发式发展,使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更大,不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互联网时代,首先建立的就是话语权的平等,是人和人的平等和对人的尊重,这也是互联网文化的核心。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化的建设就是有效地将农村地区纳入信息时代的轨道,消除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防止信息盲点的出现,也是对农村地区人群的基本关心和人性关怀。

    开放生态

    “互联网+”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构建一个高度开放化的生态系统。让很多与产业链有关的部门和个人有效地通过网络衔接起来,直接对话,直接沟通,有效消除制约创新的环节和防止孤岛式创新。农业生产,研发者、市场和生产者之间不仅存在很大的时空阻碍,文化层次、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距也形成了沟通的障碍。而互联网可以构建一个开放化的体系,让科技的研发者很容易和生产者、市场形成对接,让有关人员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合作对象,进而利用开放的信息体系进行沟通,从而达成共识。

    三、“互联网+”农业的6大模式


    模式一、农村电子商务

    在互联网+农业大潮中,电子商务企业自然是排头兵。自2015年伊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如火如荼,不少优质农副产品搭上了电商快车,在网上进行售卖,畅销全国。农村电子商务不断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成为政府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

    模式二、农业众筹模式

    作为热度飙升的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分支,众筹对很多人来说已不再陌生,但在农业领域运作众筹,尚属新鲜。农业众筹目前并没有非常成熟的模式,农业企业需要多借助其他行业经验,跳出行业看行业,打破传统思维,创造符合自身条件的新模式。

    总体来说,农业众筹可以贯穿于整个农业大链条的各个环节,从农业育种、种植到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整个全产业链。同时,能够运用互联网的大数据提前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就可以有序的组织生产。从田间地头开始,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农作物实施灌溉,最后输出合格的产品,再通过互联网传输出去。对消费者来说,食品安全溯源系统极有吸引力。

    模式三、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

    现在,各种各样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站也在兴起,全国涉农的网站已经超过了3000个,村村乐、万村网、三农网、新农网、村村通网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资源。

    目前互联网+农村信息服务类的公司还不是很多,其一是农村网络设施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则是在农村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的人数较少,即使使用的人数当中,还存在这一批仅是用来作为日常看电视、打电话等的一种工具,真正用于上网获取信息资源的还较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和农村网络化的铺开,农村信息服务也会大受欢迎。

    模式四、农村金融模式

    对于农民,除了渴望便捷的基础金融服务外,他们还迫切希望解决发展产业上缺资金、技术、能力的难题。让各类三农客户特别是贫困农民贷款进得来、贷得到、办得快、还得起。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将其作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进行部署,明确提出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

    模式五、农产品品牌创建模式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品牌农业或将成为中国未来最大的商机。而农村电子商务已经不是一种营销工具,它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维模式。

    目前比较出色的农产品电商品牌有河北羊绒、山东博兴的草编和土布、奉节脐橙、甘肃成县核桃等等。由于农产品整体的品牌缺位,比其他品类具有更大的品牌打造空间,所以,未来品牌农产品电商将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模式六、农村电商物流服务


    目前农村物流网络很不健全。传统物流仅仅依靠邮政来支撑。但随着农村电商队伍的不断壮大,以及农村网购的数量增多,再加上工业品下乡、农产品上城政策的放开,各项渠道的打开,邮政的业务开始拓展,但负荷巨大,难免不产生纰漏。

    目前,邮政依托原有的邮政基地,打开邮乐网网购平台,通过邮政运送至千家万户。同时开发除农产品外的农村电商的新内容,如农资农具、数字农家乐、特色旅游和招商引资等。

    此外,借助“邮掌柜”系统,在邮政网点、“三农”服务站、村邮站甚至利用投递员等线下实体,开展线上线下的互动营销。

    四、“互联网+”农村农业建设的若干建议

    1、强化“互联网+”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工作的结合力度

    一是要把“互联网+”与加快农业发展模式结合起来,将互联网应用到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战后环节及农产品生产的全产业链;二是要把互联网+农业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结合起来,通过电商培训、专项补贴等形式,培养一批“新农人”创业者。三是把“互联网+”农业与脱贫攻坚战略结合,加大对电商平台对接,带动贫困县。

    2、强化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推进宽带进村到组入户,缩小城乡间地区间“数字鸿沟”的硬件基础,通过定向补贴等形式积极推进农村互联网“提速降费”。

    3、强化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合理规划物流资源整合,加大物流资源在县域层面的统筹力度,鼓励邮政、供销社通过整体出租、入股等合作形式,深入开展与平台电商及现代物流企业的合作。加强冷链物流建设。

    4、强化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制定农产品线上交易分类标准,建立适应农产品发展的标准体系,通过标准化提升线上销售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频道生产者改进生产和产后运销管理。相关部门及时对假冒伪劣产品清理下线,维护农业电商市场交易秩序,强化电商诚信建设。

    5、强化农村电商的人力资本支撑

    整合农村、人社、商务、扶贫等部门培训资源,针对不同类型主题和应用,开展专题性,体系性“互联网+”应用培训。依托县域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政府采购等形式鼓励平台电商积极参与农户互联网知识普及培训,传授用得上的“互联网+”知识和实操技术。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